张姓是中华民族五大姓之一。俗话说:“张王李赵遍地刘。”又说:“张王李赵陈,天下一半人。”极言张姓人口繁多和张姓地位重要。就全国而言,张姓人口约近8000万人,按人口数量排列,略次于李、王二姓,占汉族人口的7.1%。即便在素有“薛半县,范满城”之说的修武县,张姓也是位居前列的大姓,不仅因其人口繁众,有19000多人口,更因其在修武发展繁衍的源远流长,历朝历代都有颇具影响的精英人物。
张姓起源也有多个源头,其中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据唐代人林宝著《元和姓纂》记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青阳的儿子挥,与颛顼同是黄帝之孙,而颛顼为帝时,建都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并任命挥为弓正。由于挥的活动范围在濮阳,因此濮阳也就成为张姓得姓最早的源头和祖根地。
另据宋代郑樵所著《通志·氏族略》载:“晋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世有张氏,则因张侯之字命可无疑也。”又载:“张氏,世仕晋,晋分为三,又世仕韩,此即晋之公族以字为氏者。”解张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大夫,在攻齐救鲁的战争中功绩卓著,受到晋国国君的褒奖,解张即称张侯,他的后代即以张字为氏。这比张挥得姓要晚得多。
此后,又有赐姓或改姓张姓。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在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其后代以张为姓。又如同期的魏国名将、晋阳侯张辽,本姓聂,改姓张,世居雁门马邑(今山西省朔县)。当时还有少数民族乌桓族有贵族改姓张。十六国时期,羯族建立后赵政权后,不少羯族人改姓为张。
张姓人多族大,分布广泛,郡望多达26处,即清河郡(汉置郡),范阳郡(三国魏置郡),洛阳郡(古都之一),梁郡(汉置郡),汲郡(晋置郡),河内郡(汉初置郡),魏郡(汉初置郡),京兆郡(西汉置郡),南阳郡(战国置郡),敦煌郡(汉置郡),安定郡(西汉置郡),襄阳郡(东汉置郡),河东郡(秦置郡),始兴郡(三国时置郡),冯翊郡(三国魏置郡),吴郡(汉置郡),平原郡(西汉置郡),河间郡(西汉置郡),蜀郡(战国时秦置郡),太原郡(战国秦置郡),沛郡(东汉置郡),犍为郡(西汉置郡),高平郡(晋置郡),上卻郡(战国时燕置郡),武威郡(汉置郡),中山郡(汉置郡)等。
这里需要特别介绍是的是汲郡、平原郡和太原郡。张姓郡望之一汲郡又以修武、新乡、辉县、汲县的张姓为名门望族。此支出自平原郡张氏之后。平原郡的望族又在山东省的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等县(市)。太原郡在阳曲、交城、平遥、和顺等晋中地区,其开基祖为北魏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张伟。此支张姓至明初多有迁至修武者。
修武张姓始见于史籍者当为东汉司徒张歆。如若修武张姓追溯源头,当以张歆为始祖。张歆子张延,为汉太尉。张延有三子,长子张范为汉末名士,袁隗、董卓等多次拉拢他,他坚辞不就,后出任曹操议郎,参丞相军事,甚见敬重。二子张承,任伊阙都尉,曾建议袁术用德不用强,后任曹操谏议大夫。三子张昭也曾任议郎之职。曹丕篡汉称帝后,任张范之子张参为郎中。晋国时期,张承之孙张邵任中护军,后在后党之争中与其舅杨骏一起被贾后所杀。北魏时,张延之后又有张攀者,任后燕御史中丞、兵部尚书。张攀子张蒲初任阳平、河间二郡太守、尚书左丞,北魏灭后燕,张蒲降魏后历迁东部大人、大中大夫、内都大官,并被赐爵泰昌子,后又改爵为寿张子,死后获赠平东将军、广平公。张蒲死后,其子张昭袭爵,后因征柔然有功,进爵为修武侯,加平原将军。张昭死后,子昶袭爵;张昶之弟因平叛有功,获爵南昌子,任镇远将军、齐州刺史、光州刺史等职。
在今修武县南部接近武陟县界处原有九处墓冢,当地群众称之为“九女冢”。至清代时尚有八冢,被称为延陵冢。据清道光年间《修武县志》载:“延陵冢在县南薛延陵前,南北共有八冢,东五冢,西二冢,其南一冢离二里许。均高一二丈,邻近九村皆以延陵名。似为王侯之冢。”现存墓冢五座,其中四座在修武境内,另一座属武陟县界内。由于群众取土和平整土地,一号墓冢曾暴露出墓门。墓门东南向,青砖砌筑,墓道内积满淤土。根据墓冢的砖型,初步判断为汉代墓葬。据笔者推断,延陵者,张延之冢也。张延本身为汉太尉,掌管全国军事,其子孙世为公卿,仅就延陵冢的规模而言,在修武历史上也只有张延世家配享此种墓制,并形成墓冢群落。现代考古初步判断为汉代墓葬,更与张延生活的时代相吻合。此外,另据1930年版《修武县志·氏族表》,当时的西延陵张姓(可能是今天的张延陵)世居于此,民国年间有63户443口人。此似又可作为张延家族祖居或葬于此的旁证。
历经晋末永嘉之乱、金兵入侵中原、元末农民起义等战乱,修武张姓日渐衰微。明初,仅有西延陵、东于村、西于村、中于村、定和有张姓。随即,明代统治者进行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运动,有大批张姓从山西洪洞、凤台、陵川等地迁居修武。至清代,又有张姓从博爱、辉县、武陟、鲁山等地迁来,并很快繁衍至全县城乡各村,成为修武大姓。
此后,修武张姓名人再次闪烁在历史星河。明代有进士、户部员外郎张圮,做学淹贯经史,为官清廉方正,死后崇祀名宦祠。清代有著名的目录学家张宗泰,著有《鲁岩所学集》行世。民国时期,有河南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张傧生,曾任河南省教育厅厅长,历史著述颇丰;有创办修武第一所女子学校的张孟钦,力倡男女平等。当代更是名人辈出,有参加过长征,后任商业部副部长的张永励,有历任人民日报社副经理、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校刊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史教研室主任张向毅,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政治部副主任张启斌,有修武县第一位获得留美博士学位的青年学者张世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