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县作为千年古县,人文景观丰富,历史跨度大,特色鲜明,是中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原文化传承创新中地位独特。 修武县的历史文化与华夏文明相始相伴,同时又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具体表现就是先商和两汉文化发达,北宋时的绞胎瓷辉煌灿烂。史前人类活动场所,有以李固遗址为代表的人类活动遗址,以郇封遗址为代表的文化层;先商文化有牛王冢遗址和李屯遗址,牛王冢被专家考证为牛郎织女中牛郎的原型、商人祖师爷王亥的埋藏地。汉墓多达数十座,有东汉末帝刘协的禅陵、三国猛将吕布冢以及被附会了美丽传说的九女冢。李固村的浊鹿城,始筑于黄帝时期,兴盛于两汉时期。以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活动遗址,则集中在百家岩一带。当阳峪瓷窑是北宋时期北方民窑的一个杰出代表,始于晚唐,盛于北宋,延续于金元,其规模之大、制作之精美,至今令人叹为观止。县城的胜果寺唐已有之,钱起曾在这里写下他的名篇《登胜寺南楼雨中望严协律》。胜果寺寺塔建于北宋绍圣年间,至今巍然耸立。稍晚一点的孝女塔,有真实感人的佛教故事,最初建于武则天时代,金代进行了重修,为九级楼阁式砖塔,塔身外形略呈抛物线,整个塔身美仑美奂。当阳峪瓷窑遗址和胜果寺塔、孝女塔都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西北部山区的的九寨关,是历史上重要的入晋要隘,五代时后梁和后晋曾在此激烈争夺;宋末金初,王彦领导的抗金义军“八字军”就是驻守在这里给金兵以沉重打击的;北宋名将岳飞,在这里参加了“八字军”,并一战成名,天下皆知。这些文化景点,最具有个性的是百家岩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遗址,它是中国山水文化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史证,也是云台山风景名胜人文景观的精华。 修武县地处中原,土地肥沃,水源丰富,自古有“黄河小粮仓”的美誉,因而人民富裕,文化发达。千百年来,修武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世代相传着自己的谋生和娱乐技艺,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这就是最能体现修武人民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修武已有六项被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另有十二项被批准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的是传统的制作技艺加上优美的传说故事,成为修武独具特色的地方特产,如海蟾宫松花蛋、当阳峪绞胎瓷等,是最能代表修武的旅游纪念品。有的是以民间文学的形式口耳相传,如竹林七贤的故事,丁兰刻木的故事,其中的爱憎情感以及曲折的故事情节,感动着世世代代的修武人民。类似的故事,已被整理成《云台山的传说》等书籍,是外地游客深入了解修武民间文化的有效载体。有的是则是以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取胜,如崔庄怀梆。怀梆是河南省的稀有剧种,只流传于古怀庆(即今焦作市)一带,它的唱腔慷慨激昂,表演粗犷奔放。有的是以盛大的民俗仪式名闻八方,如郇封的薛氏宗祠祭祖仪式。郇封薛姓的始祖为元代重臣薛澍,曾任元成宗时的吏部尚书,兼掌五部事,他主张“用夏变夷”,力推民族融和,被称为“元天一柱”。他的后代至今已繁衍过万,且主要集中居住在南半县,因此在修武有“薛半县”之说,极言其族大户繁。薛澍被招为驸马的传说流行于全县,脍炙人口。每年薛澍的生日那天,全县的薛氏家族都要来郇封参加祭祖仪式,届时郇封村人山人海。这项仪式以古时的礼法为基础,又有薛氏的家族特点,具有相当的民俗可观性。 |
云台山旅游服务网发布信息时间:2012/4/11 19:50:12
|
|
|
|
信息查询 |
|
|
|
云台山旅游住宿推荐酒店 |
|
|
云台山旅游住宿特价客房 |
|
|
云台山旅游景点 |
|
本页已浏览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