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贞与修武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明代文坛盟主、史学巨匠。他出生于以衣冠诗书著称的太仓王氏家族。王氏家族乃魏晋南北朝时期世代簪缨的琅琊王氏的余脉,唐宋时期王氏家族曾长期定居于浙江桐庐,元初王梦声被行省征辟为昆山州学政,始迁居太仓。太仓王氏自王侨、王倬兄弟于成化年间同举进士,自此科第蝉联,一门四代八进士,最终发展成横跨明清两朝风流相承数百载的世家望族。世贞祖父倬,成化十四年进士,终南京兵部右侍郎,为弘治正德年间名臣。父忬,嘉靖二十年进士,终总督蓟辽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赠兵部尚书,为嘉靖年间名臣。世贞登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刑部主事,屡迁员外郎、郎中,又为青州兵备副使。世贞恃才傲物,数积忤于权相严嵩子世蕃。值忠臣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论死,世贞又驰骑往营救且经济其丧,严嵩父子大恨之。三十八年,父王忬以滦河失事为严嵩所构,论死,世贞解官奔赴京师与其弟王世懋每天在严嵩门外自罚,请求宽免。未成,持丧归,三年丧满后犹却冠带。隆庆元年(1567)讼父冤,得平反,被荐以副使莅大名,迁浙江右参政、山西按察使,又历广西右布政使,入为太仆寺卿。万历二年(1574)以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数奏陈屯田、戍守、兵食事宜。咸切大计。因忤张居正罢官。后起为应天府尹,复被劾罢。居正殁后,起为南京刑部右侍郎,辞疾不赴。久之,起为南京兵部右侍郎,擢南京刑部尚书,以疾辞归。二十一年卒于家,卒年六十五,赠太子少保。世贞胞弟世懋,嘉靖三十八年进士,终南京太常寺少卿。世贞子士骐,万历十七年进士,终吏部员外郎。世贞曾孙王鉴,崇祯六年举人,明末仕至廉州知府,为清初画坛领袖。
王世贞好为古文,认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是“后七子”领袖之一。李攀龙死后,独主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从明末起三百多年间,《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是王世贞化名一说,几乎成为学界公论。更衍生出小说《金瓶梅传奇》,叙王世贞著书为父报仇的故事。近代,由于鲁迅提出异议,因此兰陵笑笑生的身份开始有了很多种说法。最近更有人考证称,金瓶梅主要作者不是一个人,而是三个人:即蔡荣名、王世贞、汤显祖。金瓶梅词话初稿比较粗糙,是由王世贞的门客和好友,原籍浙江黄岩并在山东当过县官的著名作家蔡荣名根据和王世贞一起讨论列出的提纲写的,后来曾请王世贞做过润色和补充,王世贞是金瓶梅词话的主要创作者之一,也是第一批读者之一。金瓶梅的另一个版本则经过了江西临川第一才子,大戏剧家汤显祖的补充完善和评批。
道光《修武县志》“卷二故城考”中收有王世贞的《过修武有感》一诗,说明他曾到修武游历过。全诗如下:
淮阴下广武,张耳佐其师。
全赵俱胁息,强燕自风披。
忽逢龙准使,赤节费朝辉。
斥易两雄师,脱若提婴儿。
剪楚朝奏勋,夕乃失临淄。
所以云梦游,遂成曲逆奇。
蒯谋岂不臧,带砺乃吾期。
纯心奉一主,加罪宁乏辞。
九族为君尽,千载令人疑。
此诗叙述了汉初名将韩信世无双出的丰功伟绩以及他与汉高祖刘邦纠缠不清的离奇恩怨。王世贞来到修武,为什么会对此大作感慨呢?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04年,项羽将刘邦包围在荥阳。刘邦向驻扎在修武的韩信求救,韩信迟迟不动。刘邦经过浴血奋战,突出重围,几番周折,向北渡过黄河,当天傍晚赶到修武。这时只有夏侯婴一个人跟随着刘邦。在修武,刘邦听说韩信和副手张耳就驻扎在附近。刘邦对韩信的按兵不动十分生气,更何况韩信兵力日渐强大,已经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所以他要借此机会削弱韩信的兵权。这天夜里,刘邦和夏侯婴就在修武的传舍(即旅馆)里商定了一个夺取韩信兵权的妙计。第二天凌晨,刘邦单身独骑驰向韩信和张耳的营帐。守营卫士拦住去路,刘邦诈称:“我是汉王使者,有重要军情向韩将军报告。”刘邦进入营帐后,发现韩张二人还在酣睡未起,就收取了他们的印信和兵符。接着,又用大将的旗帜召集军中将领。韩信、张耳闻听外面人声吵杂,起来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来汉王刘邦正在军前发号施令。他们二人赶紧上前请罪,刘邦当面责怪他们:“身为大将,不知警惕,而且纪律不严,防务松驰。”于是宣布更换他们的职务:张耳坚守赵国地盘,韩信为相国,收集还没有发往荥阳的军队,改道攻打齐国。
王世贞是史学大家,不仅熟捻历史,而且有自己独到的史识和史观,并与诗歌结合创作了许多咏史诗。他到修武后,自然会想起韩信和刘邦的典故,因而有感而发,作出“九族为君尽,千载令人疑”的史叹也就不足为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