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山百家名流 - 修武县历史文化 - 云台山旅游服务网
   河南云台山旅游专业接待! 【云台山旅游服务网全程保障游客“开心玩、放心吃、安心住”】    简体版   繁體版
云台山旅游资讯 | 云台山旅游攻略 | 历史文化 | 景点介绍 | 景点照片 | 云台山特产 | 云台山游记 | 云台山地图 | 旅游租车 | 游客反馈 | 联系方式
首页 > 云台山旅游资讯 > 修武县历史文化 > 云台山百家名流
云台山百家名流
      【郦道元】郦道元(约466~527),字善长,北魏时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他出身官宦世家,初任尚书礼部郎中、尚书主客郎中、太尉元丕掾属等小官,后因李彪引荐,任治书侍御史。太和十八年(494年),因李彪被弹劾,牵连罢官。景明(500~503年)年间任冀中镇东府长史、颖川太守,永平(508~511年)中任鲁阳太守。
        郦道元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成年作官后,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缺乏准确记载;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决心亲自给《水经》作注。为了写《水经注》,他阅读有关书籍达400多种,查阅了所有地图,研究了大量文物资料,还亲自到实地考察,核实书上的记载。那时候,交通不便,路途险峻,但他不畏艰难,跋山涉水,考察各地的山水草木和岩洞、土质等。其中,发源于云台山区的清水、长泉及吴泽陂是他考察记录的重点之一,仅“清水”一条就记录了3100多字。
        《水经》原来记载的大小河流有137条,1万多字,经过郦道元注释以后,大小河流增加到1252条,共30多万字,比原著增加20倍。书中记述了各条河流的发源与流向,各流域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状况,以及火山、温泉、水利工程等。这部书文字优美生动,也可以说是一部文学著作。例如他在记述清水的源头时说:“上承诸陂散泉,积以成川南流,西南屈瀑布,垂岩悬河,注壑二十余丈,雷扑之声震动山谷,左右石壁层深,兽迹不交,隍中散水雾合,视不见底。南峰北岭,多结禅栖之士;东岩西谷,又是刹灵之图。其水历涧飞流,清冷洞观,谓之清水。”由于《水经注》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价值,历代许多学者专门对它进行研究,形成一门“郦学”。
        郦道元为官清廉,执法严明,因此遭到朝廷权贵的忌恨,他们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到发生叛乱的地方当关右大使。527年,郦道元在赴任途中,和他的弟弟及两个儿子一起,被叛将萧宝夤杀害。
 
        【卢太翼】卢太翼(约557~614),字协昭,本姓章仇,后被隋炀帝赐姓卢氏。七岁入学,日诵数千言,州人称为“神童”。及长闲居,一味修道,不求荣利,博综群书,深得道教教义精髓,尤善占候算历之术。曾经在修武白鹿山隐居数年,后来徙居林虑山茱萸涧。很多人慕名而来,拜其为师,向他学道。初时来者不拒,后嫌纷扰,避至山西五台山,和几名弟子在岩下结庐而居,采药修炼。
        当时的太子杨勇闻知卢太翼之名,就派人去召他入宫。卢太翼料到杨勇不能继承帝位,就对他的弟子们说:“我被拘逼而去,不知我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啊。”开皇二十年(600年),在杨广等人诬陷下,杨勇被废太子名号,卢太翼作为原太子党的成员,坐法当死,但文帝杨坚怜惜其才,没有杀他,只是把他配为官奴,过了一段时间就又释放了他。其后双目失明,但能以手摸书识字。
        仁寿末年,隋文帝要去仁寿宫避暑,卢太翼听说后冒死谏言,说:“我虽然愚笨,但再也不敢含糊其词。我是恐怕您这次是有去无回的呀!”杨坚一听大怒,命人把他关进长安狱中,等到还驾时再杀他。杨坚到达仁寿宫后,果然一病不起。杨坚这才相信卢太翼所言不假,下旨给杨广,让他把卢太翼从死牢里释放出来,亲嘱杨广,卢太翼不是常人,有过人之才。后来,杨广也启用了卢太翼,多次问卜于卢太翼,无不应验。
        【孙思邈】孙思邈(581-682),自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是隋、唐两代大医学家。孙氏自幼聪颖,喜好读书,勤学苦练,20岁精诸子百家学说,善言老庄,又好释典,兼通阴阳,推及医药。隋、唐两代皇帝都召他做官,他却无心仕途,晚年从事医学著述,是文史医药全面发展、多才多艺的杰出人物,尤以医学为最。孙思邈是因病治医,勤奋成家的。他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品德高尚。他的高尚医德,是大医精诚与高超医术两相结合的医德规范。他在学术界也树立了崇高的榜样,一直熏陶着代代医家。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干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将他自己的两部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宇,名《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这两部书的成就在于:首先对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有很深的研究,为后世研究《伤寒杂病论》提供了可靠的门径,尤其对广义伤寒增加了更具体的内容。他创立了从方、证、治三方面研究《伤寒杂病论》的方法,开后世以方类证的先河。
        孙思邈曾长期在云台山一带采药炼丹,治病救人。他来云台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云台山山高林深,盛产药材,此地的山药、地黄、牛膝、菊花质地最佳,药效最好,黄精(鸡头参)是道家修炼养生的必备之物;此外,云台山自古就是道教名山,魏晋时期的王烈、孙登两位得道高人曾在此隐居修行,上清派祖师魏夫人更是在此得道成仙,作为崇尚老庄、倾慕神仙的孙思邈来说,到此一瞻前辈遗踪也是他的重要心愿。当地百姓传说孙思邈在采药时,曾遇一虎横卧路中,表情痛苦地张着大嘴,他仔细观看,原来是一根骨头卡在喉中。孙思邈大着胆子为它取出骨头,老虎为报恩,竟背负着他来到一大洞前,从洞里衔出虎崽,把洞留给了孙思邈居住。从此,孙思邈在此一边采药,一边修行,据传《千金要方》就是在此写成的。
        孙思邈的辉煌成就,生前就受到了人们的崇敬,被称为“药王”、“真人”、“药圣”。他死后,他在云台山所居住的山洞被称为“药王洞”,洞中还有他及两个童子的石像,后人常到这里祈福祛病。今天的“药王洞”前,尚有一株千年红豆杉,相传是药王孙思邈当年亲手所植。
        【卢藏用】卢藏用(约655~730),字子潛,唐代幽州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其父卢敬曾任魏州刺史。卢藏用能属文,工草隶、大小篆、八分。幼尚孙草,晚师逸少(王羲之),八分有规矩之法。曾与濮阳人杜鹏举一起隐居在修武县白鹿山一带。与诗人陈子昂、道士司马承祯等相与友善。武则天闻知其名后,诏封他为左拾遗,后历任吏部黄门侍郎、修文馆学士。他见武则天在万安山大兴土木,修建兴泰宫,曾上疏谏阻。又迁升尚书右丞。后因附太平公主,玄宗贬其为昭州司户参军。曾编辑《陈伯玉文集》,称赞陈子昂“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是陈子昂诗文变革的积极支持者。有文集三十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八首。
        【杜鹏举】唐代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人,其父卢承志,武后时历任监察御史、怀州刺史等职。他能诗善赋,性爱老庄,曾与卢藏用在白鹿山隐居。武则天闻其名后,诏授右拾遗。唐玄宗东行游猎时,曾作《风赋》以规劝。玄宗见文甚喜,擢迁为安州刺史。其子杜鹏举后任代宗时宰相
        【崔良佐】唐代滑州(今河南省滑县)人。为人至孝,淡泊名利,性喜读书。曾任湖城主簿,以母丧不仕。后隐居白鹿山之阳(今云台山百家岩一带),究心治学,撰有《演范》、《忘象》、《浑天》等十卷。死后门人共谥为“贞文孝父”。
        【王维】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唐朝著名的山水诗人。他21岁中进士,得到丞相张九龄的提拔,累迁监察御史、吏部郎中、给事中等官职。但由于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等原因,再加上他早年信奉佛教,渐渐觉得仕途生活“既寡遂性欢,恐遭负时累”,大约在四十岁以后,他即开始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他最初隐居终南山别业,后来在蓝田辋川得到宋之问的别墅,生活更为悠闲,并吃斋念佛,每每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王维热爱山水田园且又信奉佛教的王维,早年就经常到覆釜山(云台山的古名)赏山玩水,拜佛访道,并在此留下了后世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九月九日登高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他还在这里结识了一位自称覆釜山僧的高僧,他们二人共参佛理,彼此点悟,成为道中好友。
后来,这位覆釜山僧参透佛理,决心云游四海,传诵佛法,不惟自救,更要度人。当他云游到蓝田一带,就特地来看望一下王维。二人相见,欣喜非常。寒喧过后,王维赶快命人预备斋饭,不一会儿斋饭就端上来了。王维点上一炷檀香,宾主边吃边谈,十分投机。饭后又谈到三更时分,方才各自安歇。第二天,僧人告辞,继续他的苦行僧生涯。王维挽留不住,就作《饭覆釜山僧》一诗相赠。
        【钱起】钱起(722~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天宝年间中进士后任考功郎中,和王维同朝为官,亦师亦友,二人经常吟诗唱和。后来钱起成为“大历十才子”之首,不仅因为他辈份最高,更是因为他诗承王维,诗歌艺术成就也最高。
        钱起受王维的影响,也十分喜爱云台山水。他曾按照王维指点的路线,出潼关,经洛阳,渡黄河,来到了古城修武。在此,他写下了著名的《登胜果寺南楼雨中望严协律》,它体格清新,理致清淡,成为钱起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当晚,钱起就住在胜果寺的客房中。之后,他来到了百家岩,游乎山水,遍览名胜,乐而忘返,并结识了两位在此修行的隐士孙逸人和百岩老人,相见忘情,参禅论道,在那里逗留了数日。临别时,钱起分别为二人作诗相赠,以志此游此情。最后,钱起辞别两位隐士后,独自上路,去寻找王维所说的覆釜山。时值仲春,钱起沿山而进,一路上但见奇花异草,怪石古木,和风扑面,彩蝶绕袖,赏不尽的春光美景,兴致很高,连作《独往覆釜山寄郎士元》诗一首和《登覆釜山遇道人》二首。当晚,夜登覆釜山顶,作《夕游覆釜山道士观因登玄元庙》。诗中有“孤烟出深竹,道侣正焚香”之句,形象地描绘了当时云台山作为一方道教圣地的场景。而其“鸣磬爱山静”与王维在《饭覆釜山僧》中的“鸣磬夜方初”有异曲同工之妙。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南阳(今修武县)人,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未满两岁,母死;三岁时,父又去世。由兄嫂抚养,十一岁时,哥哥也突然死在官所。从此,韩愈同嫂嫂、侄儿相依为命。他自幼勤奋好学,日记数千言。十九岁前便已博览群书,通六经百家之学。十九岁进京应试,连考三次都未中,直到二十五岁才中进士。旋又应吏部考试,三试皆无结果。旅居长安十年,未得一官半职。二十九岁时便决意离开长安,先后到汴州(今河南开封)宣武节度使董晋和徐州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处作幕僚。三十五岁返回京城,被任命为四门博士,三十六岁拜监察御史,因关中受灾,上书请宽民徭,被贬为阳山(今属广东)令。三十九岁被召回任国子博士。五十岁时因随裴度平淮西有功,升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因谏迎佛骨,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安)刺史。穆宗即位,奉台回京,拜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官终吏部侍郎。世称韩吏部。
        韩愈在政治上既不赞同王叔文改革集团的主张,也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崇儒术,攘斥佛老,比较关心民众疾若。文学上主张继承秦汉的散文传统,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提倡学古文要“师其意不师其辞”(《答刘正夫书》)。强调文章语言要有独创性,要为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服务;文辞“必出于己,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惟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文章要精练妥贴,语句自然流畅,要“文从字顺各识职”(《南阳樊绍述墓志铭》)。韩愈用丰富的创作,实践了解自己的文学主张,他留存下来的三百四十多篇优美散文,不少是内容充实、风格新颖的,无论叙事、议论、抒情,都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后人评他的散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尤其是他的议论文,在宣传他的儒家主张时,往往能切中时弊,富有战斗性。如《原道》《原毁》《师说》《杂说》等篇,其中《师说》一篇,感情强烈,理直气壮,无可辩驳,精辟地论述了“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是一篇抗世犯颜、针砭时弊的著名文章。记叙文中,无论是写人、记事,状物、抒情,常采用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的手法,写得十分生动感人。如《张中丞传后叙》《祭十二郎文》《送李愿归盘谷序》等篇。其中《祭十二郎文》寓深情于家常琐事之中,呼号欲绝,凄楚动人,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写得龙腾虎跃,生动活泼,借隐士李愿之口,对唐代官场的卑鄙龌龊,穷奢极欲,追名逐利的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被宋代的苏东坡赞为唐代第一篇名文。
        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又将他与杜甫并提,有“杜诗韩文”之称。他在诗歌创作上也有新的探索。所谓“以文为诗”,别开生面,用韵险怪,开创了“说理诗派”的诗风。当然,他的诗也存在着过分散文化、议论化的缺点,对后代有不良影响。韩愈还是一位热心的教育家,他能逆当时的潮流,积极指导后进学习,他“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特别重视教育和培养年轻作家。他在《答李翊书》一文中说:“根之茂者,其实遂……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所谓“根”或“气”,都是指作家的思想修养、人格修养强调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学修养,对搞好创作的重要性。现存《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韩愈作为修武人,曾多次游历县境北部的百家岩,在此曾作长诗《题西白涧》,由此使西白涧也成为百家岩重要一景。
        【苏立】苏立(968~1042),字挺之,北宋怀州修武县七贤乡温泉里(今修武县方庄镇北孟村)人。苏立出自农家,父母早逝。但他志向慷慨,抱负远大,致力读书,不治家事。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军大举南侵,深入宋境,黄河以北盗贼乘机群起。时年36岁的苏立,散尽家财,集合乡曲子弟,结以信义,捍御群寇,修武因此得以保全。时有将军北征,苏立入军门求见,与语兵事,将军相见恨晚,遂召为幕僚。宋军到达中山不久,即遭辽兵围困,苏立献计,辽兵败走。宋真宗闻讯,召试赐第。初任符离县尉,他整顿营务,训练乡勇,一年之内擒获盗贼70余人,至此合境安宁。不久改任河清主簿,体恤民情,多著善政。又迁遂州录事,参军本道。后擢为大理寺丞,知大名县事,旋任通判州事。入朝,拜为太子中舍。苏立虽为文官,但生性果敢,颇有智略,朝廷以其素善武事,加习边务,遂改为武职,由供备库事使官至右旗骥副使,同提点湖南、两浙刑狱公事。晚年犹有拼杀疆场之志,终因年老多病不得如愿,常引以为憾。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十月十二日,苏立卒于长沙官舍。两年后,归葬故乡祖坟。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曾为苏立撰作墓碣铭,最后铭文说:武以遏乱,文以制治,要在安人,皆男子事。武威文法,公实兼之,盗销吏暇,良愿作帅师,作牧大州,人臣美事,起家布衣,非贤孰致?政优誉洽,荣哀始终,昭明垄隧,垂著无穷。
        【元好问】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金末太原秀容人。父亲元德明以诗知名,老师郝天挺又是著名的学者,所以元好问在少年时代就受到较好的文化教养。27岁时,蒙古军南下,他从家乡流亡到河南。32岁中进士,做过南阳及内乡县令。蒙古灭金前后,北方人民遭受到空前的灾难,激起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金亡不仕。元好问的诗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传统,反映了金元之际的社会矛盾和百姓的痛苦生活,不仅在当时享有声誉,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
        元好问流亡河南期间,多次游历并逗留修武,并留下不少诗歌、散文及碑铭。诗作主要有:《萧仲植长史斋》,诗尾自注“修武作”,诗中充满报国豪情,应为早期作品;《过浊鹿城与赵尚宾说山阳旧事》,浊鹿城遗址在今天的修武县五里源乡李固村,诗中借汉献帝封国旧都被元兵焚毁,慨叹朝代更迭。《戊戌十月山阳夜雨(并序)二首》,诗序中说“丧乱之后,继以荒年。一雨百顺,喜极梦尽,情见乎词”,诗长24行,120字,从其诗意来年,元好问这次在丧乱荒年之际来到修武并寄居于某一寺庙中,忽然久旱降甘霖,他十分高兴,由衷地希望修武人民从此“一雨开百顺”,表达了元好问和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真挚感情。金元之际,邱处机在马坊村倡导创建了一座道观,初时无名,后来获赐为真清观。正大七年(1230年),道院被元军焚毁。第二年,刘志敏的徒弟冷德明重修真清观,比先前更为恢宏壮丽,并派师弟房志起到联城找到四处流亡的元好问,请他为真清观作记。元好问知道长春教曾救了不少百姓,所以毫不推辞,欣然作《真清观记》,详细介绍了真清观的创建及重修过程,并对长春教在乱世之中能够以自己的特殊身份救助众生的作用和贡献作了全面评价。其后不久,元好问再次旅居修武,受到马坊真清观住持冷德明的热情招待,他在遍览“十里风荷”的马坊美景后,连作《马坊冷大师真清观道院》三首。
        【李濂】李濂(1488~1575),字川父,明代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正德八年(1531年)乡试第一,次年就中进士,历任沔阳(湖北汉阳县西)知洲、宁波(今浙江宁波市)同知、山西按察佥事。嘉靖五年(1526年)考核,免官归来,当时年仅37岁。到了晚年,他兼通医事。曾采录古今名医,著成《医史》一书,共十卷,在当时名噪一时。有书评价说自《左传》以下迄于元代李杲,见于史传者55人;诸家文集所载,自宋张扩以下迄于张养正,凡10人。他对张机、王叔和、王冰、王覆、戴原礼、葛应雷六人,特别作外传;每传之后,附以论断。另外,他还著有《嵩诸集》一百卷,《汴京遗迹志》二十四卷、《祥符文献志》十七卷、《李氏居室记》五卷、《观政集》一卷、《蒿诸医书目》四卷。除此之外,他还著有诗文,在明七子外,挺然自成一格,大抵笔锋踔厉,泉涌风驰,而剪裁尚疏。李濂免官后,在治学之余到处游历,他曾于嘉靖年间多次到修武的云台山一带游玩,云台深处的秾秀谷就是他最早发现并写入游记,称之为“太行秾秀,当此为冠”。
        【毛昶熙】毛昶熙(1817~1882),清末河南武陟人,字旭初。道光进士。咸丰十年(1860)以左副都御史衔,在籍办团练围攻捻军。次年任内阁学士。同治元年(1826)随僧格林沁在鲁、豫、鄂、皖等地镇压捻军,授礼部侍郎。先后调吏部、户部,授左都御史。八年兼署工部尚书。十一年改任吏部尚书。十三年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光绪八年(1882)任兵部尚书。毛昶熙的妻子是焦作修武郇封薛家人。薛家也是仕宦门第,过去焦作一带,说起修武薛家,很多传说故事也是无人不知。薛父在朝为官,女儿却是中国及早一批敢于接受西方文化自我解放的大脚新女性。毛昶熙与妻子结婚后,一次夫妻双双乘轿子走在大街上,妻子故意把大脚板伸出轿子外面,毛昶熙面子上受不住,用劲往轿子里面挽妻子的脚,妻子索性让轿子停下,走下轿子,站在大街上,要毛昶熙背着她走,毛昶熙无奈,只好弯腰,背上的妻子更是得意地一甩一甩地向行人展览她的大脚。还有一次,毛昶熙的妻子去见慈禧太后,与慈禧太后说:“老佛爷,我已经睡了你的三个状元了!”说得慈禧与在场人员惊愕:这媳妇,怎么开这样的玩笑?这样的疯话,是朝廷大员夫人能够随便说的吗?大家还在惊愕中,毛昶熙媳妇缓缓解释说:“父状元,夫状元,儿子状元。小时候我跟父亲一起睡觉,婚后跟丈夫一起睡觉,儿子小的时候跟我睡觉,你们说我是不是睡了老佛爷三个状元?”和毛昶熙同朝为官的袁世凯有一个姐妹嫁给了毛昶熙的一个儿子做媳妇,而在嫁之前,毛昶熙的这个儿子已经因病死去,媳妇是抱着一个丈夫灵牌嫁到毛昶熙家里去的。为此,毛家举办了特别声势浩大的“婚礼”,毛家整个家族也就特别尊重、关爱这个媳妇。这个事件,引起清王朝重视,慈禧主张,皇帝颁旨,在武陟大建贞节牌坊。毛家这个媳妇,由于没有丈夫,只有在家吃斋念佛,并从云台山百家岩请回佛像,一心供奉。就连去百家岩请佛像一事,也由慈禧恩准,皇帝下旨,毛昶熙亲自办理。至今百家岩还有毛昶熙留下的高大石碑,上书:四海名山为第一,十方法教是初元。
云台山旅游服务网发布信息时间:2012/3/11 9:38:54
将本页信息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信息查询
信息标题:
信息类型:
云台山旅游住宿推荐酒店
长虹大酒店 房价:¥220
云台山田园牧歌 房价:¥238
云台山福田宾馆 房价:¥150
香格里汀时尚酒店 房价:¥190
云台山五星宾馆 房价:¥90

云台山旅游住宿特价客房
修武县迎宾馆 优惠价:¥90
万水千山大酒店 优惠价:¥130
云台山龙凤山庄 优惠价:¥100
云台山赵华宾馆 优惠价:¥100
云台山云龙山庄 优惠价:¥150
云台山旅游景点
红石峡
云台天瀑
·百家岩 ·茱萸峰 ·猕猴谷
·叠彩洞 ·子房湖 ·潭瀑峡
·泉瀑峡 ·万善寺 ·青龙峡黄龙
本页已浏览

关于我们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旅游质量反馈区 | 酒店加盟 | 网站广告业务
 
修武县金点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云台山旅游服务电话:17796877979  云台山家庭宾馆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