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山高僧名道 - 修武县历史文化 - 云台山旅游服务网
   河南云台山旅游专业接待! 【云台山旅游服务网全程保障游客“开心玩、放心吃、安心住”】    简体版   繁體版
云台山旅游资讯 | 云台山旅游攻略 | 历史文化 | 景点介绍 | 景点照片 | 云台山特产 | 云台山游记 | 云台山地图 | 旅游租车 | 游客反馈 | 联系方式
首页 > 云台山旅游资讯 > 修武县历史文化 > 云台山高僧名道
云台山高僧名道
【高僧】
      佛图澄(231~348) 原名帛湿,原为天竺(今印度)罽宾(今克什米尔地区)小王的长子,自幼出家。最初在罽宾和鸟苌国(今巴基斯坦)接受小乘佛教学说,后在中国敦煌长期停留,又受大乘佛教般若空宗的影响。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东来洛阳传教,时值兵乱,他只好暂避民间。佛图澄精通医术、天文、历数和幻术,传说他到洛阳时已经一百余岁,经常辟谷数日不食,能以符咒役使鬼神,能听铃音辨别吉凶,曾经把麻油、草灰等物和好后涂于手掌,千里之外的事情都在掌中显现,就如同对面观看一般。当时石勒已经进入中原,他的一个名叫郭黑略的大将闻知佛图澄这个人后,就把他招入家中。郭黑略每次跟随石勒打仗前,都要向佛图澄预测胜败情况,结果都很灵验。这件事很快传到石勒的耳里,石勒就把佛图澄召到跟前,当面试验他的道术。佛图澄就取来一只饭钵,倒了一些水,然后施动法术,不一会儿钵中长出一株光彩夺目的莲花来,把个石勒看得目瞪口呆,从此就把佛图澄留在身边。佛图澄经常表演一些离奇的幻术(可能就是现在的魔术),石勒逐渐被他所迷惑,由最初的好奇发展到信服再到十分敬重信任,凡事必先征求询问佛图澄的意见,并尊称他为“大和尚”。有一天,石勒的爱子石斌暴病而死,石勒非常伤心,这时佛图澄手持杨枝走到跟前,一边用杨枝轻洒清水,一边口中念动咒语,片刻功夫,石斌竟然渐渐苏醒过来。石勒的几个儿子更是对佛图澄信服得五体投地,侍奉他比侍奉石勒还要殷勤小心,石勒的朝臣及百姓自不待言,莫不把他作为真神真佛来供奉,最后发展到天下子民竟然不敢向佛图澄所在的方位吐唾擤涕。
      由于佛图澄和石勒父子的倡导,佛教由此在中原大为盛行,佛图澄四处建寺,中原寺院一度达到893所,修武县白鹿山元极寺极是他亲自倡建的寺院之一。白鹿山在百家岩上,山势嶙峋,数笏参天,为天门东峰。佛图澄遍历名山至此心有所悟,在为钟灵毓秀的天地造化所折服的同时,也在这里与大自然交流对生命和宗教的感悟。所以,他在这样一个充满灵动与神奇的地方建寺,不惟是情理之中,也是他慧眼独具的理想选择。
      慧思 北齐时修武人,俗姓李。出家后,以大小乘定慧等法根引喻,俾习慈忍。天保年间(550~559年),曾在光山县静居山梵天院讲佛说法。
      稠禅师(510~585) 名慧,北朝魏齐间邺(今河北临漳县西)人。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有文献记载的佛门著名武僧和少林寺二祖。据传其初落发为沙弥时,因体弱常遭同辈欺负。为此,他深感耻辱,独自一人跑到金刚的神像前,抱住金刚的腿不放,发誓要求得金刚神力。就这样不吃不喝连续抱了五天,到第六天天快亮时,金刚即现身传他神力。从此,他力引千钧,骁勇无比。后来他修成正果,被尊称为稠禅师。稠禅师在太行山一带大建佛寺,百家岩寺即为他所创;并广召门徒,常随僧徒有数千人。北齐文宣帝对他广召门徒很不满意,遂亲率军队前来讨伐。当文宣帝带兵来到山前,却发现禅稠师早已领着众僧等候在那里。文宣帝大感惊疑,就问稠禅师:“你怎么来得这么快呢?”稠禅师答道:“陛下将杀贫僧,贫僧惟恐在山中血污伽蓝,所以特来此受死。”文宣帝随即明白这是一位得道高僧,就以礼相待,并命设馔施向稠禅师赔情,稠禅师并不理会。文宣帝又问道:“朕听说禅师在金刚那里求得神力,能否让朕见识一下?”稠禅师回道:“如果陛下真想见识神力,那就请随贫僧这边来。”言毕,他来到山口多方施舍的千余根木料前,念动咒语,只见千余根木料腾空而起,在空中相互搏击,声如雷霆,木片如雨。文宣帝见此,大恐,急忙让稠禅师快停,并当即传谕,禅师可以度人修寺,不得干涉。后稠禅师在并州营造幢子,未成得病,临终叹道:“生死是人一生的必然,佛祖如来都不能避免。但功德未成,实在是一件憾事。愿有大力长者能继我把幢子修好。”说罢即卒。30年后,隋文帝路过并州,入此寺恍有所感,遂命并州地方大力营造幢子,终于完成了稠禅师的遗愿。
      云台山的百家岩寺和圆融寺俱为稠禅师亲手所创。稠禅师又曾在百家岩寺长期讲经授徒,相传今百家岩“解虎坪”即为其所留。
      慧远(523~592) 俗姓李,泽州霍秀人,祖籍甘肃敦煌,是南北朝至隋代早期在净影寺修行的高僧。佛教界为了区别他与另一位佛教高僧东林寺的慧远,习惯称他为净影寺慧远。佛教界将他与天台宗开山祖师智颐和三论宗者吉藏全称为隋代三大师,后人将他和东林寺慧远并称为“佛门二远”。净影寺慧远博宗诸学,精通文理,世称疏王、释义高祖,是中国佛教界的集大成者。
      关于净影寺慧远的争议主要是他与净土宗的关系,后世有净土宗信徒尊其为净土宗初祖之说。这种说法是否确切,史有争论。至于慧远对净土宗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慧远为净土宗经典《无量寿经》义疏,系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而该疏对中国净土宗影响巨大,故慧远对净土宗的开宗之功不可忽视。二是慧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的统一的净土分类说。慧远校研诸经,融会折衷,提出了三净土之说,即事净土、相净土、真净土,成为净土思想系统化的第一个探索者。净土信仰源于古印度,形成于公元二三世纪,于西晋时期传入中国。东林寺慧远所创立的莲社虽然为最早的净土活动,但净土宗的建立则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后世把东林寺慧远尊为净土宗初祖是不确切的。后来佛教史的所谓净土七祖、九祖之说,并非根据师徒相承、衣钵相传的原则,而是后人根据历史上倡导净土信仰较大的人物编排而成。这说明与其他宗派相比,净土宗缺乏严密的传法世系。因此,净影寺慧远被尊为净土初祖并非毫无道理。鉴于净土列祖编排方式及净土传法世系,综观慧远对净土宗的贡献,人们尊其为净土宗初祖是对慧远在净土宗的确立与发展过程中所作贡献的认可与推崇。
      除净土宗之外,慧远对地论宗的贡献也是无可争议的。慧远之师慧光是中国佛教地论宗的开宗者。慧光圆寂后,慧远秉慧光之说,弘扬佛法。地论宗分为相州南道、相州北道二派,慧远成为相州南道地论宗的开山之祖,所阐释的《华严经要义》被华严宗采用。
      关于慧远的师从问题,佛教界也有争议。对慧远影响较大的老师共有三位:一位是青莲寺住持、被佛教界称为北方净土宗创始人之一的昙始。他是慧远进入佛门的相路人,对慧远净土思想影响最大。一位是中国佛教地论宗开宗、四分律宗开祖,世称“光统律师”的慧光大师,他对慧远后来关于地论宗的成就影响巨大,最终促成慧远成为一代宗师。还有一位是和慧远亦师亦友的隋朝两任佛教国统昙延,他是慧远的挚友,两人共参佛法,共研经书,在中国佛教史上留下不少佳话。
      慧远一生博宗诸学,著书颇丰,著有《大乘义章》、《十地经论义记》、《华严经疏》、《大般若经义记》、《胜曼经义记》、《无量寿经义疏》、《维摩经义记》,共20部100余卷,其中《大乘义章》被称为佛教的百科全书。
      关于慧远的传法故事及为护法所作的贡献,史有记载的主要是慧远因北周武帝灭佛而奋起抗争的事迹。据《续高僧传》记载,北周时期,武帝灭佛,命废经像,僧人还俗,大统法上等五百余人都不敢提出异议,只有慧远对武帝说:“今天陛下以为有王权在身,就破灭我佛三宝,你可知道阿鼻地狱所收之人是不分贵贱的,难道你就不害怕将来下地狱吗?”慧远虽未能改变周武帝灭佛之心,但却保留了大量佛经。至隋朝佛法大兴,慧远在净影寺讲授佛法,所讲出疏,纲目具备,文旨允当,被公认为天下第一高僧。隋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召六名德高望重的僧人入京统管天下僧尼,慧远位居六大高僧之首。
      开皇十二年(592年),慧远圆寂于净影寺。隋文帝痛心疾首地说:“吾伤国宝也。”
      百岩大师(756~815) 俗名谢怀晖,祖籍中原,东晋时流寓到泉州(今属福建)。他自幼聪明,博极群书,尤好佛经、庄老之书,性喜清静无为。一天,他看过佛书后,沉思良久,忽然叹道:“我的祖先现在在哪里呢?四肢百体,视听功用,是谁授予我呢?”言毕,泣下如雨。自此皈依佛教,并于贞元初(785年)拜南宗马祖为师。马祖,俗姓马,法号道一,世称马祖,汉州什邡(今属四川)人。马祖时代,禅宗尚受到其它教派的排斥,尤其是在北方和长安。但通过马祖强有力的对禅宗的传布和实践,造就了一大批非常杰出的后继者,“入室弟子一百三十九人,各为一方宗主”,百岩大师即是其后的最重要禅宗继承和发扬者之一。他师从马祖后,专攻《楞伽经》等大乘教义,得圆明清净之本,去妄想因缘之习,百八句义照其身心,心离文字,化无方所,遂成正果。他有感于马祖北上弘法未达预期目的,即以传播南宗禅法为己任,曾游历清凉(五台山)、幽州、徂徕山(今山东泰安县东南),后到怀州修武县百岩(今百家岩)修行传法,前来问法的很多,门徒多至数百,遂有百岩大师之号。
      百岩大师认为,自心本性清净独立,无须执意进行“遣境”、“去垢”的修行。他说:“心本清净而无境者也,非遣境以会心,非去垢以取净,神妙独立,不与物俱。能悟斯者,不为习气生死幻蕴之所累也。”他的“净心”、“自悟”之说,在当时北方的佛教界引发了很大的震动,也很快引起了笃信佛教的当朝皇帝的重视。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应诏入京,住章敬寺毗卢遮那院,百岩大师在此讲说禅要,朝僚名士前来参问者络绎不绝。后皇帝召入麟德殿参与论议,被推举居上座,与“名公义学”“击难者”进行过激烈的论辩。论辩的结果是禅宗赢得了朝廷的尊崇,终于使禅宗成为了中国佛教的主流教派,流布千年,风及海外,使禅的思想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质和标志。讲法之余,百岩大师还著有《法师资传》一书,主要记述从印度迦叶至慧能、神秀的事迹。
      百岩大师于元和十年(816年)十二月十一日圆寂,年60岁。明年二月,门人智朗、志操等奉全身葬于灞桥北原,敕谥大宣教禅师,立碑于寺。碑铭为著名诗人贾岛所撰:“实姓谢,称释子,名怀晖,未详字,家泉州,安集里。无官位,有佛位。始丙申,终乙未。…… 西方之教,南宗之妙,与日并照。百岩得之,为代导师,颍若玻璃,结火燔性,爱流溺正,痴冥奔命。即心是佛,即色是空,师之通兮。”贾岛的这篇碑铭中对百岩大师在禅宗地位的极高的评价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当时的著名诗人李益、周贺都和百岩大师有过来往,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周贺曾作《赠百岩禅师》,其诗云:
        野寺绝依念,灵山会遍行。
        老来披衲重,病后读经生。
        乞食嫌春远,寻溪爱路平。
        多年百岩住,不记百岩名。
      李益后来官至礼部尚书,曾专程到百家岩寻拜访百岩大师,得知大师圆寂后十分悲痛,遂作《哭百岩大师》以吊,其诗云:
        遍与旁人别,临终尽不愁。
        影堂谁为扫,坐堂自看修。
        白日钟边晚,青苔钵上秋。
        天涯禅弟子,空到柏岩游。
      百岩大师的得意弟子有怀政、志操、弘辨、智真、古堤和尚、公畿和尚等。弘辨为长安大荐福寺僧,曾应唐宣宗之问说法,说禅宗“本无南北”,只是由于“开导发悟有顿渐之异,故曰南顿北渐”;“心”即是佛,号“灵觉之性”,称“陛下日应万机,即是陛下佛心”。智真,扬州人,俗姓柳,传法于福州宁德龟山,为龟山寺第一代开山祖。
      智深 俗姓俎,北宋修武大陆村人。天性好佛,幼年出家。庆历八年(1048年)受戒。智深遇事果断,在做百岩寺住持时,从者百余人。元符三年(1100年)八月卒。
      道凝大师 俗姓贾,北宋修武人。青年时拜智深为师,精修梵行。熙宁八年(1075年),以掌御书恩例剃度为僧,法号道凝。元祐年间(1086~1094年),百岩寺无合适寺主人选,多次易人。后众僧推道凝大师为寺主,出纳营缮皆有制度,不几年寺院香火旺盛,殿堂巍峨。抗夏名将武康节度使刘昌祚遗表,请求赐予道凝大师紫衣,并度其弟子19人为僧。大观二年(1103年)辞世,卒年70岁。
【名道】
      孙登 字共和,魏晋时期汲郡共人。他穴洞而居,结草为裳,赤足行走,披发自覆,善弹五弦琴,出没于县北太行深山中,终日不发一语。据传他一声长啸,曾引得凤凰来仪。寓居于修武百家岩的“竹林七贤”领袖嵇康为了能和他交谈,跟从他在深山里游历了三年,每每发问,孙登只是默然不应。直至嵇康将要离去时,孙登忽然开口说道:“你才高识寡,很难在当世避免祸殃,下山后还望多自珍重!”后嵇康果因刚肠嫉恶,得罪了司马氏统治集团,被司马昭杀害。
      王烈 字长休,魏晋时期邯郸人。他以服食黄精及铅为养生术,相传三百多岁仍貌如少年,登山历险行走如飞。一次王烈在山中得石髓如饴,食之清香美味。待送至嵇康,早已凝为石块。王烈又得石室古书,引嵇康同去观看,却再也找不到了。后来王烈对他的弟子们说:“嵇叔夜志趣非常,却与仙道无缘,实在可惜。”
      魏华存(251~334) 史称魏夫人,字贤安,任城樊人。其父魏舒(208~290),字阳元。据《晋书·魏舒列传》,魏舒精于骑射,发无不中;为人质朴有雅量,能断大事,深受司马昭和司马炎的器重和信任,司马昭曾在一次朝会后目送他的背影说:“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历任尚书郎、相国参军、散骑常侍、冀州刺史、尚书、右仆射、左仆射、司徒等职,封剧阳子,可谓位极人臣。
      魏华存自幼好道,性喜老庄,志慕神仙。她在父母家中即开始修行道术,每每论及婚嫁,坚拒不从。至魏华存24岁那年,他的父亲魏舒强行将她嫁于南阳人刘文。刘文,字幼颜,家世不详,曾任太保掾之类的佐吏,后任修武县令。刘幼颜任修武令时“善为德政,仁风惠著”,“时夫人随在修武之馆焉”。魏华存为刘幼颜生育两个儿子,长名刘璞,次名刘遐。其时,魏华存虽已为人妇人母,修道之心更炽,每在深夜家人熟睡之后潜心钻研道术。两个儿子渐渐长大能够自我料理后,她就另辟一室,在那儿斋戒起居。晋元康九年(299年)农历腊月十五日,她在修武县衙的斋室内撰成首创“吐纳”、“导引”、“咽津”、“存思”、“服气”及“三丹田”之说的《黄庭内景经》(即《黄庭经》)。数十年的矢志修行和潜心揣摩,终于使她得成“正果”,开创了全新的道教修炼方法。《黄庭内景经》宣称人身各部位皆有神主掌,尤以上中下三丹田之神为全身诸神之宰,人在修行时须主要存思三丹田之神,积精累气而臻成真。又说身体某一部位有病时,存思该部位或主部位脏腑之神,即能治愈。其修炼方法是把存思神、诵咒诀祝词及吐纳、导引、按摩、咽津等结合起来。所谓存思神,不仅存思自身中神,而且存思日月、五方之气和众多天神、真仙。这种从形式到旨归都渗透了宗教内容的存思之道,表面看来颇为怪异,其实从其客观作用来看也多属气功修炼,并有一定的治病健身之效。
      其后,魏华存为避开世俗繁扰,又先后在云台山、阳洛山、沐涧山独自修炼。永嘉年间(307~312年),刘幼颜暴疾身亡,其时又值晋末大乱,北方无法安身,魏华存随即带上两个儿子南迁。东晋成帝咸和九年(334年),魏华存去世,享年83岁。在她身后的东晋至唐末,以《黄庭经》为修行要义的道教上清派最为兴盛,魏华存因而被尊为上清派祖师,道号紫虚元君,封号南岳夫人。
      刘海蟾 名操,字宗成,五代时燕山人,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之一。刘操尊敬黄老,好谈性命。燕王刘守光称帝后,封他为丞相。后遇道人正阳子钟离权,改名云英,号海蟾子,遍游四方,访仙求道,得遇纯阳子吕洞宾,学得金液还丹要诀。最后在修武马坊泉虔心修道。相传终以戏泉中金蟾,得成仙道。
      邱处机(1151~1231) 字通密,号长春子。金末元初登州栖霞人。邱处机师从全真教祖王重阳,潜心修道五十年,成为长春教派的开创人。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邱处机应召赴金都燕京。他取道修武,看到县北马坊一带北接太行东连苏门,稻塍莲荡,茂林修竹,喜爱其风土之美,徘徊流连不忍离去。于是对他的徒弟们说:“天下道院,武官为其冠首,滨都次之,圣水又次之。你们如果能够在这里建庙修道,那么这里就能和滨都、圣水相媲美了。”他的徒弟就和当地乡豪马子安协商,捐地购材,一年后果然在这里盖起了一座道院。当邱处机听说五代道人刘海蟾曾在此修道成仙,就挥笔写下了《刘海蟾入道歌》,并命人刻在碑上。其歌云:
余缘太岁生燕地,忆者三光分秀气。
丱角分明霜雪心,十六早登科甲第。
纡朱怀紫金章贵,各各绮罗轻挂体。
如今位极掌丝纶,忽忆从前春一寐。
昨夜家宴到三更,儿女夫人并侍婢。
被余佯醉拨杯盘,击碎珊瑚真玉器。
儿女嫌,夫人恶,忘了从前衣饮乐。
来朝朝退怒犹存,些儿小过无推托。
因此事,方顿悟,前有轮回谁救度。
退官纳印弃荣华,慷慨身心求出路。
      杜明蟾 明末清初武陟县邱家庄人,祖、父皆儒生。少年杜明蟾潜心读书,精通史学,有进取官场之志。但当时正值明代天启年间,朝政腐败,客氏、魏忠贤弄权,杜明蟾遂断仕进之心。无意得古本《参同契》,终日玩味,若有所得。由于家贫,杜明蟾在武陟宁郭东门卖茶度日,虽仅能勉强糊口,但仍乐善好施。一天,有位道士路过,杜明蟾奉名茶相待。道士见他案上有《参同契》,随与其谈论,走时以张紫阳《悟真篇》相赠。此后杜明蟾日夜参道,渐有出家之心。数年后,杜明蟾刚处理好母亲的丧事,道士又来,遂随之而去,17年杳无音信。清顺治三年(1646年),有一道士来到武陟东观音堂休息,人们认出他就是失踪十几年的杜明蟾,就去告诉他的妻子儿女,并劝他回家,杜明蟾只是不予理会,拉他又拉不动。他的家人怕他再走失,晚上让人同他共宿,但天亮时人已无影无踪。三四年后,杜明蟾又在修武天门山西北的龙潭村出现,在这里居住修行13年。一天,他忽然对山中人说:“我将去峨嵋山拜见师傅。”从此再无消息。
云台山旅游服务网发布信息时间:2012/3/11 9:39:00
将本页信息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信息查询
信息标题:
信息类型:
云台山旅游住宿推荐酒店
长虹大酒店 房价:¥220
云台山田园牧歌 房价:¥238
云台山福田宾馆 房价:¥150
香格里汀时尚酒店 房价:¥190
云台山五星宾馆 房价:¥90

云台山旅游住宿特价客房
修武县迎宾馆 优惠价:¥90
万水千山大酒店 优惠价:¥130
云台山龙凤山庄 优惠价:¥100
云台山赵华宾馆 优惠价:¥100
云台山云龙山庄 优惠价:¥150
云台山旅游景点
红石峡
云台天瀑
·百家岩 ·茱萸峰 ·猕猴谷
·叠彩洞 ·子房湖 ·潭瀑峡
·泉瀑峡 ·万善寺 ·青龙峡黄龙
本页已浏览

关于我们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旅游质量反馈区 | 酒店加盟 | 网站广告业务
 
修武县金点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云台山旅游服务电话:17796877979  云台山家庭宾馆官方网站